当前位置:
北京已无条件开放5727个公共数据集,总量居全国前列
发布日期:2021-03-01 12:05
新京报快讯(记者 沙雪良)3月1日,记者从北京市大数据中心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通过政务数据资源网向社会无条件开放92个单位5727个数据集、共计约576万条公共数据;加上有条件开放数据,北京市公共数据开放总数已达到9214个数据集、共计55.3亿条数据记录。
目前,北京市开放公共数据总量及无条件开放公共数据集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建设“数据开放创新基地”,在国内率先集中开放医保数据
2020年5月,北京数智医保创新竞赛在北京大数据开放创新基地举行,竞赛主题为“创新北京、智慧医保”,竞赛分“医保基金监督管理”和“医疗保障宏观决策支持”两个赛道。
竞赛中,北京市向社会开放了全市一整年的参保人员全量脱敏医保数据,数据总量34亿余条,系国内首次大批量、大范围向社会集中开放数据敏感程度高的医保数据。
记者从北京市大数据中心了解到,北京市高度重视公共数据开放工作,为此提出建设“数据开放创新基地”,积极探索通过竞赛、定向授权等方式,持续开展特殊领域公共数据的有条件开放。
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利用数字北京大厦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了数据开放创新基地,搭建包括私有云资源、数据沙箱、大数据平台、国产百度飞桨人工智能开发框架在内的数据开放环境。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大数据中心通过数字北京大厦创新基地和竞赛(有条件)开放329个数据集、共计35亿条数据记录,持续开展“ai 司法服务”创新竞赛、数智医保创新竞赛科技、“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等创新应用活动。
去年2月下旬,北京市还启动了“科技战疫·大数据公益挑战赛”。竞赛设置“网民情绪识别”“重点区域人群密度分析”等四个算法赛道、“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连环夺宝的解决方案”等三个方案赛道。竞赛吸引全球6709人参加,组成参赛团队5525支,提交作品总数23290件,参赛选手以及作品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
设立数据服务窗口,提供数据开放咨询申请新渠道
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推动大数据开放。
在公共数据无条件开放方面,截至2020年底,北京通过政务数据资源网向社会无条件开放92个单位5727个数据集、共计约576万条涉及公共服务事项指南、财税金融、城市管理等热点领域的公共数据,开放单位个数比2019年的68个单位增加35%,开放数据集比2019年的1359个增加320%。通过公共数据专区、竞赛专区等有条件开放数据3487项、共计50多亿条记录,北京市公共开放数据已累计达到9214个数据集、共计55.3亿条数据记录,居全国前列。
北京市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解释,考察数据开放程度,开放单位数显示了开放的广度,目前北京有92家单位开放数据,基本涵盖了市级部门和单位;在开放总量上,开放数据集的多少更有价值,因为不同类型数据特点不同,有的数据更新较快但不那么重要,有的数据更新较慢但非常重要。
去年9月中旬,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数据服务窗口,为社会提供数据开放咨询申请的新渠道,通过数据服务窗口,倒逼政府数据开放工作。截至2021年2月9日,有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等7家企业符合资质要求,通过数据服务窗口获得“健康宝服务”数据使用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提供接口调用服务近3400万次。
设金融公共数据专区,为近千户小微企业授信20亿元
去年,北京市还建设了金融公共数据专区,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截至2020年底,已通过金融公共数据专区有条件开放数据3158项,共计20.3亿余条记录。为入驻首贷中心的27家金融机构业务办理提供有力支撑。支撑首贷中心为13470家企业提供登记融资需求,审批通过10328笔,涉及金额约382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业务,为近1000户北京地区小微企业推送授信额度20亿元。
去年9月,服贸会北京数据交易平台正式发布上线。截至目前,已有多家企业通过平台达成人工智能数据集、数据安全保险箱、数据可视化等数据交易或服务合作,相关签约额达1700万元。
去年,北京提出要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开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北京将继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工作,依托新基建项目,加快推进全市统一数据开放平台建设,在确保安全情况下,通过“可用不可见”等多种模式开放更多高价值数据。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编辑 白爽 校对 赵琳